close
第二堂課,主要是講解TTL的原理,
就如老師所說的,TTL其實就是閃燈先打一道微微的光過去,
然後分析反射回感光元件的光量,決定正式打光的出力要多大多小。


且TTL是準確的,但是前提是要讓他準確的去接收反射回來的光,
不然閃燈一定會不知道要出力多少,導致不準。

減少誤判的方法就是:
避免廣角、避免遇到背景黑暗的場景、避免背景過度明亮的場景。


避免廣角:拍攝主體帶大景的場合時,主體反射回來的光量可能會不足讓閃燈判斷!
<改善方法:用變焦鏡可以讓主體先佈滿整個畫面去測光,FV-LOCK,再拉回廣角端拍攝。>
 
避免黑暗的背景:不反光的黑暗背景,也會讓反射回來的光量不足以讓閃燈判斷!
<改善方法:適度的減少閃光燈EV。>
 
避免過亮的背景:艷陽下使用TTL補光,但太陽的光線可能會讓TTL誤判!
<改善方法:適度的增加閃光燈EV。>
 
所以只要知道關鍵,其實TTL是準的。(好挑剔的閃光燈= =||||)

另外TTL的補光是要減出力的,
假使不用閃燈的狀況下測出主體的曝光是:F4、1/30,
但是如果用TTL,就會變成標準相機測光 + 標準閃燈測光。
也就是多了閃光,相機沒有自動減少曝光!(輸出的亮度會大於F4、1/30)
而多了閃光燈的亮度當然有可能會過曝,
 所以要適當的減EV或是減閃光燈出力。

P.S (矩陣測光跟對焦點沒有關係,但是點測光會跟對焦點跑。)

P.S (中高階的尼康相機,都會有FV-LOCK,那是閃燈出力鎖定,就像AE-LOCK那樣。
只是一個鎖定閃燈、一個鎖定相機。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A模式,當閃燈接上相非尼康的相機時候,可以使用的測光模式
也是使用預閃一發微光,反射的光被閃燈上的感應電眼偵測,經過計算再閃。
用過Fujifilm X10也有一定的準度。(只是很怪異... 小相機裝大閃燈.... 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 
M模式,簡單說就是自己調整出力而已。進階者的愛好。
可以自己設定閃燈出力,擺脫被電腦自動時準時不準的控制。
(不過要是緊急用就別在那邊手忙腳亂的,"TTL開下去"然後"微調"就好了。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GN模式,老實說這段我真的只是粗淺的了解,
因為上到這邊我已經有點愛睏了.....XD

不過大概就是主體跟攝影師的距離會改變時可以用。
前提是攝影師要大概抓到自己跟主體的距離有多少,經過計算去調整。
GN = F(光圈) x FT(距離) / 閃燈係數

 閃燈係數:
ISO 100 = 1
ISO 200 = 1.4
ISO 400 = 2
ISO 800 = 2.8
ISO 1600 = 4
....................... SO WHAT ........... 用不到........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 
RPT模式,娛樂性很高的模式,也是很經典的模式,
可以拍出像七龍珠裡殘像拳的感覺。
功能就是在3秒甚至更久曝光時間內,發出多次閃光,讓移動中的主體有殘像的感覺。

但是最好的效果就是在黑暗的背景下去拍
閃燈頻率越高、出力越大,能閃的次數就越小。
相對的頻率越低、出力小,能閃的次數就很多。
不過講義上說閃燈的回電、出力,要達到"專業"需求還不足。

當主體後面有亮的背景、白色的反光、發光物體,就容易拍出透明人...
所以盡量是在黑暗的背景下拍攝,或乾脆直接多補上幾支燈去補光。

重點是要多練習才會有成功的機會....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REAR模式,拍攝像是汽車車尾燈時會用的模式,
看過頭文字D大概都知道車尾燈掃過彎道的那兩道光。

前簾同步:快門打開,閃燈閃一下,繼續吃現場光,關閉快門。
後簾同步:快門打開,吃現場光,閃燈閃一下,關閉快門。

用於會移動的物體蠻有趣的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還有強制關閉閃燈、FP、SLOW、紅眼模式等,以上是第二堂課的內容。
今天就是第三堂室內課還有緊接而來的實習課。
好像已經有人確定不來了.... 因為太難了..... 且也有人對拍攝MD沒興趣。
但我感覺這堂課真的讓我懂了很多平常沒有接觸的部份。

琴佳諾老師開這帶狀課程,讓看不懂說明書或是沒有翻說明書的人省了很多腦力。

後記:打完這篇存粹是我自己做筆記用,並不足給各位大師、先進、大哥、大姐參考,
很多的專業術語我都是用我自己個人能理解的方式去帶過,已經不是老師上課所教的用
語、語法,因此最好還是直接跟老師去諮詢,有機會的話我們也可以互相討論一起精進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 的頭像
    Lin

    Lin的生活分享

   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